当前位置 : 媒体中心 > 行业与政策 公司新闻 行业与政策 科技前沿

行业与政策

担当安全生产卫士 物联网还有点“心虚”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7/8/18

    充当安全生产卫士 ,目前的物联网还显得有些“心虚” ,它有可能瞬间变为安全杀手。本质上,这并不是物联网技术本身的缺陷,而是人们的安全意识没有及时跟进 。业界当首先解决好物联网本身的安全问题,如此一来,当将其用于捍卫工业资安时 ,心中才会更有底气。

 

 

    安全生产关乎制造业的发展前途,一直以来都颇受业界重视。这个复杂的问题包含了人员、设备 、物料、产品、工艺以及基础设施等种种元素,要想保证每个方面都监管到位,每个环节都不出差错,需要企业经营者持续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即便如此,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如今,工业物联网(IIoT)的落地为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在不同的场景中布设具有相应功能的传感器,构建起覆盖整个车间乃至工厂的物联网,监管者便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随地利用这无处不在的感官洞察潜在的危险。


    生命高于一切 ,安全生产的第一要义是确保人员免受伤害 。麻省理工学院新近公布的一项研究项目向我们展示了物联网维护工人安全的最新成果 。科研人员将物联网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相结合,制作了一套特殊的工服。当工人穿着这种工服进行作业时,其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标都会被服装内置的传感器捕获,一旦数据出现异常,工服便会通过物联网向管理者报警。此外 ,这套设备还配有感知有害气体、噪音、重力和高度的传感器 ,如果工人遇到毒气泄漏、噪音污染或是超负荷作业、高空作业,工服也会发出警报。


    生命安全有了保障 ,接下来便是确保资产安全 。遭遇窃贼 、水火灾害或是因储存不当而受损变质是资产面临的传统威胁。在物联网兴起之前 ,人们就针对这些问题想出了种种办法,应对措施比较成熟  。而今再加上物联网的帮助 ,这类风险的破坏性越来越小了 。


    较为棘手的是生产设备停机、死机问题。这类情况往往事发突然,难以预料 。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 ,每台设备都是一颗必不可少的螺丝钉,一台出现问题就可能影响全局,更不必说由中枢系统故障导致的大面积停机。停产维修花费几十分钟或几小时的时间看上去似乎很短暂 ,但对于制造业而言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物联网的参与可有效减少这种局面的出现。通过内置传感器对设备状况进行实时监测、评估,物联网能在机器运行不佳 、需要养护时提早作出反馈,防患于未然 。即使预警工作达不到万无一失 ,物联网也仍然为设备停机做足了准备 。典型的例子是COPA-DATA公司的物联网软件zenOn,它支持超过300种通讯协议,弹性和多面性让制造商能够自由迅速整合新旧制造设备,沉稳应对突发情况 。


    如此说来,工业生产能从物联网那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然而 ,现实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充当安全生产卫士,目前的物联网还显得有些“心虚”,它有可能瞬间变为安全杀手。本质上,这并不是物联网技术本身的缺陷,而是人们的安全意识没有及时跟进 。前不久 ,关注网络安全的公司Senrio发现一个名为“gSOAP”的监控摄像头有一个严重漏洞,这导致全球超过百万的物联网设备面临黑客威胁 。“gSOAP”的制造商在得知情况后迅速发布了补丁 ,才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


    以保护生产安全为使命的物联网如果无法确保自身的安全性,则形同虚设。可以想象,原本用于监督车间内部工作情况的联网摄像头若在不知不觉间被黑客操控,将商业机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竞争对手,对经营者来说该是多么可怕的场景 。因此,业界当首先解决好物联网本身的安全问题,如此一来,当将其用于捍卫工业资安时,心中才会更有底气。

上一篇 :NB-IoT大幕正式开启:三大运营商齐头并进

下一篇:无人超市的这场混战 打开了物联网智能解决方案蓝海的大门